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5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363篇
林业   825篇
农学   284篇
基础科学   183篇
  560篇
综合类   1916篇
农作物   270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239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nature of private forestry in the UK as an economic activity is changing, with increasing ‘public good’ demands being placed on forest owners, with or without compensation from government. Although the motives for owning woodland are weakly researched, it is evident that amenity and recreational interests rather than formal productive economic activity are a major force in influencing woodland purchase and may well be a dominant force in woodland management over many parts of the UK.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a need for recognition of the high value of the public goods and, in particular, recognition of their high levels of spatial variability, whilst recognising that the public good — private good dualism is an oversimplific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New policy instruments are currently being implemented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UK by devolved governments, and their capacity to both remediate market failure and address the needs of forest owners is considered. Their voluntary character and the preferences of forest owners may seriously constrain the optimal delivery of public goods. Further, existing policy instruments may be seen as insufficiently geographically targeted to areas where the greatest social benefits could be anticipated from policy-induced improvements in public good values.  相似文献   
62.
概述了国内外马占相思木材解剖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加工性能、木材耐久性及功能性改良、树皮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展望了马占相思木材科学方面的研究方向,为马占相思木材和树皮性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3.
汕头市中小水库库区水源林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汕头市的中小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林分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水库库区的植物情况、土壤主要理化状况 ,从而探讨不同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与涵养水源功能的关系 ,为进一步确定不同立地、不同类型林分的改造树种和造林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杨树材性成熟龄模型的建立及树体内幼龄材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叶杨和北京杨的材性测定值(导管分子长度或木纤维长度或导管腔径)作为因变量,以年轮数作为自变量,建立材性成熟非线性模型,以此为依据讨论成熟龄问题,并对幼龄材在树体内的分布进行分析。导管分子长度、木纤维长度和导管腔径的成熟龄模型为应用分段回归分析方法拟合的二次方程和定数函数结合的非线性方程,方程的决定系数在0 85 7~0 991之间,并在0 1 %水平上达到显著。以导管分子长度作为材性指标,应用这个非线性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材性成熟龄及幼龄材半径因树种、立地的灌溉条件不同存在差异。无灌溉北京杨6~1 0年达到成熟,幼龄材半径为5 2mm左右;无灌溉小叶杨2 4~2 9年达到成熟,幼龄材的半径为90mm左右;灌溉小叶杨1 3~1 5年左右达到成熟,幼龄材的半径为85mm左右。  相似文献   
65.
竹材具有明显的变异性,为了稳定产品的质量,需要统一采集和加工的方法.本文参照国标作法和国际标准(ISO)对毛竹的采集和加工方法作出统一的规定,其中包括竹材的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数量、竹龄、竹材的胸径、长度、稍径、竹材的材质,以及竹材的分段方法,竹秆大小端的长径、短径、壁厚、圆度、削尖度提出具体的要求.根据统一方法加工的竹秆变异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6.
对粤北山区速生树种小红栲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并据此分析了该木材的加工利用价值,提出了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7.
绿秆黄槽白夹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是天然形成的园艺新品种,1989年以来,对其生长发育特性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它的“地下茎—笋—幼竹—成竹”的生长规律以及出笋和退笋的特点,为制订科学的培育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毛板红品种板栗淀粉加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毛板红品种板栗淀粉的加工特性包括淀粉颗粒形貌,粘度,溶解度与膨胀度,糊化温度,直链,支链淀粉的含量等,结果表明,毛板红品种板栗淀粉颗粒粒径范围为5-20μm,长轴平均粒径11μm,最高粘度为183.25cp,溶解度和膨胀度都随着温度的上或而增加,为典型的二段膨胀过程,属限制型膨胀淀粉,板栗淀粉的湖化温度为75.9℃,支链淀粉含量为90.4%。  相似文献   
69.
本文描述了红皮云杉的最佳播种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播种为15kg/mu.这不但可以节约种子,而且还可以提高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70.
海南岛柚木的木材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则谟 《林业科学》1994,30(6):548-555
11—13龄柚木20株,17—19龄7株,取自海南岛尖峰岭,用以研究木材比重及纤维长度的某些特性及测定标准物理力学性质。以胸高圆盘加权平均数为单元,比重0.466—0.588,平均0.516:纤维长度0.878—1.230mm,平均1.063mm。生长轮宽度与比重及纤维长度之间表现弱的负相关。第1轮和第9轮的材性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材性在标地间的差异不显著,标地内株间的差异很显著。径向变异:髓心附近几轮的纤维长度和比重均增长很快,第8轮以后,前者增长缓慢,后者多起伏。轴向变异:1.心部系列(髓心向外6生长轮)第1轮纤维长度的轴向变异很小,其外几轮的纤维长度缓慢向上减轻或有起伏;基部各生长轮的比重很大,向上急剧减小至1.3m高度,此后各生长轮的变化不一致。2.边部系列(树皮向内6生长轮)纤维长度和比重均很快向上减小。讨论了影响纤维长度轴向变异的主要因素。提出标准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